新學習支援津貼新學年實施 23校料遭削班21校現超額教師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5/23 17:10

最後更新: 2019/05/23 22:51

分享:

分享:

教育局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發布上月初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,圖中為(左起)聖公會基樂小學校長溫志揚、葉建源及獻主會溥仁小學王志聰。(陳靜儀攝)

教育局將於新學年全面實施新的「學習支援津貼」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學生,有調查發現有23間受訪公營小學料因新制而遭削減班數,21間會產生超額教師,逾4成反對津貼「封頂」。

教育局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於上月初向全港公營小學發放問卷調查,共收回75份有效問卷,發現不少學校的教職員編制和職級受影響,23間預料在新制下會遭削減班數,17間遭削減班級津貼,21間會產生1至2名超額教師,有1間學校的校長將被降級,同時被削減1名副校長,另有6間被削減主任數目。

此外,有5間學校的津貼額超出上限而未能取得相應津貼,42%反對津貼「封頂」,令受訪學校擔心支援不咳會影響教學成效。

葉建源指出,新制容許學校用津貼換常額教師職位,但指標門檻過高,令部分學校無法保留原有在「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」下的「加輔班」常額教師,同時新制取消所有加輔班,若學校總班數因而由24班跌至23班,或由12班跌至11班,學校不但會失去原有班級津貼,校長教師職級和教職員人數更會受影響,造成骨牌效應。

聖公會基樂小學校長溫志揚表示,學校原先有2名加輔班常額教師,但新制下的津貼額只達指標一,即只獲可保留1名常額教師,不獲保留的1個教席的教擔轉移到其他教師。雖然該校另獲按人頭計算的津貼,自行購買服務或聘請教師,但溫認為「用錢未必聘請到受專業訓練的教師或合適服務」。

獻主會溥仁小學王志聰表示,其學校有54名學生屬第二層支援程度,以及34人屬較嚴重的第三層支援程度,在新制下按人頭計算,料可獲約280萬元,惟新制下最高的指標三以220萬元為上限,一概以124萬元津貼封頂及3名支援教師封頂,質疑當局只設3個指標,未有設更過金額的指標。

葉建源指出,即使學校可用津貼聘請教師,但只能以待遇較差的合約教師聘請,形容這是一次「人為的動盪」,與人口下跌無關,部分學校被削減教師人數,造成結構性損害,有違令學校有更穩定教師團隊和靈活調配額外資源的政策原意,建議教育局重新檢視新制計劃細節,讓學校按校本需要選擇是否按舊制的支援模式,以及保留因加輔班而流失的教師人手至自然流失,以及調低新制各級津貼指標。

教育局回應指,新的學習支援津貼下,845所公營普通學校(中、小學各佔389間及456間)按SEN學生人數及所需支援層級,獲相應津貼和額外的常額教席,以456間公營普通小學為例,下學年約94%學校可獲約124萬元或以下的津貼,以及1至3名常額教師。

局方續稱,本學年有239間資助小學仍開設加輔計劃(其中25間同時推行「融合教育計劃」),涉及約400個教師,強調加輔計劃教師會全數保留在學校編制內,不會出現超額教師,惟有55間小學需動用凍結教席來吸納「加輔計劃」教師。另有3間小學因由「加輔計劃」轉變而須按既定機制處理校長的安排,局方已跟有關學校會晤闡釋處理方法。